“国补”浪潮下,暖通行业如何乘风破浪?
2025年初,“国补”政策持续加码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 中提出,将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“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者以旧换新”。旨在通过财政支持激活消费潜力,助力产业升级绿色转型。这股“国补”春风吹拂着家居行业的每个角落。据悉,此次政策覆盖品类从传统家电扩展到燃气壁挂炉、净水器等新兴家电,直接拉动市场内需,这也使得整个暖通行业再次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,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复杂多变的经济背景下,政府提供的政策红利,不仅仅是为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,更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革新。那么,在这一浪潮下,暖通行业究竟该依靠什么实现长远发展,走出一条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,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呢?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。
一、借政策东风,企业踏浪前行
近年来,国家陆续出台支持暖通行业的政策,如《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》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》《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以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相关项目等等,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有效缓解了企业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的资金压力,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,为暖通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对于一些城市而言,2000年前的房屋占比已超60%,这使得很多老旧小区被列入了改造行列。从2020年5月开始,两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,通过对老旧小区的改造,缓解城市管理的各种矛盾,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,而其中供热采暖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,随着对一些老旧小区供热管网的试点改造,在为小区居民创造舒适的环境的同时,也为暖通企业带来了可观的业务增长点。新老替换带来的改造市场的兴起,以及能源费用的下降,再次推动了暖通设备的市场需求,为暖通企业点燃了新的希望。
二、技术创新,驱动核心引擎
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,尤其是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,暖通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。借助于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,目前众多暖通设备已经具备了远程操控、自适应调节、故障预警及自诊断等功能,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,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使用体验。如一些高端住宅项目中采用了智能暖通系统,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家中温度、湿度,系统还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调整运行模式,实现个性化舒适体验。
三、挖掘市场需求,进行多元拓展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,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,这要求暖通企业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,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反馈,及时调整产品策略,除传统的工程领域外,还应将目光投向零售端,开发零售市场。此外,如今众多暖通企业在农业、医疗、新能源、数据中心等细分市场也不断拓展。如在新能源汽车工厂、锂电池工厂等场所,由于此类工厂对生产环境的温湿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,暖通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维持生产环境的舒适性,保证电池、电机和电控系统的质量和性能。同时,随着暖通技术的不断升级,在现代农业中也被广泛应用,为一些现代化温室大棚提供精准的温度、湿度控制,不仅实现了农作物的全年种植和高效产出,还有效节约了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。
从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不难看出,暖通系统不仅已经成为当代宜居生活的舒适性的保障,更是成为各行业安全运营的关键,暖通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四、升级服务体验, 完善品质体系
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,每个优秀的暖通企业都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管控体系,他们严格把控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,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行业标准和消费者的期许,努力构建稳固市场根基的基石。如果质量是生命线,那完善的服务体系就是赢得客户信赖的关键。其中,售前服务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的第一步,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直观印象,所以暖通企业应配备专业的售前咨询团队,为消费者提供全面、细致的产品信息和使用建议。而售后服务也不能忽略,作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,健全的售后服务网络是增强消费者黏性的标尺,企业要确保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、及时解决,通过设立客服热线、在线客服等方式,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咨询渠道;加强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,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;建立跟踪机制,定期回访消费者,了解产品使用情况和满意度,为客户提供设备调试、维修、保养等全方位的服务,及时解决潜在问题。
此外,还可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来增强用户体验和忠诚度,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,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;建立用户社区或者论坛,为消费者提供交流互动平台,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口碑传播效应,创造更多的衍生价值。总之,在“国补”政策的不断加持下,一股源源不断的活力正在缓缓注入暖通行业。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,企业只有紧跟政策导向,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积极拓展市场需求,提升服务品质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(本文来自微信文章)




